编者按:近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电子工业出版社和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联合主办的“2014中国产业经济研究学术年会”上,与会专家围绕产业政策的定位、国际经验以及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路径等问题展开研讨。主要观点如下。
一、产业政策的定位
(一)产业政策的定位就是要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
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司长冯飞指出,只有搞清楚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准确边界,才能准确的定位产业政策的功能。当前我国产业政策转型问题就是要从倾斜性的产业政策转到功能型的产业政策上,而功能型产业政策有三个方面的功能:一是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二是要解决创新的问题。三是要解决资源环境等问题。
(二)发达国家产业政策回归趋势日趋明显
冯飞指出,回顾我国从八十年代以来的产业政策,它的定位、功能和手段,社会上存在不同的见解和看法。这里面的关键,就是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不要用产业政策的名义去直接干预市场。但另一方面,在美国,金融危机以后,“产业政策回归”的呼声越来越高。奥巴马政府提出了一系列重振制造业的计划和政策。在欧洲,近期举办的产业政策年会中提出了“产业工业”的概念,即工业当中的制造业要从现在的占GDP16%的比例提高到20%,而其中一条重要举措就是通过产业政策来促进,甚至提出“集成式”产业政策。继《德国工业4.0》之后,法国又推出了《新工业法国》战略。
二、发达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
南开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杜传忠教授指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应借鉴德国工业4.0战略,转变大规模同质生产方式以提供个性化产业与服务;充分发挥中小制造业企业作用,改善制造业产业结构;主动引进和学习智能化、数字化和服务化的制造技术,以及“社会技术方法”的工作组织形式,以人文本、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
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赵丽芬深入分析了美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和启示,并将其归纳为七个方面:首先,国家战略谋划引导产业向高层次发展。第二,国家制定相关完善的产业政策支持相关战略的实现。第三,注重产业政策的市场导向作用。第四,技术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第五,企业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主体。第六,为产业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的公共产业环境。第七,人才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力量源泉。
三、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金碚指出,基于新常态背景下的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方向,大体上需要我们思考三个问题: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重大问题?新增长点和创新驱动在哪?
关于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
金碚强调,要立足现实,推进各类产业全方位的创新升级,提高素质,在每个行业上,每一个环节上,都要造出世界最好的最精致的东西,这就是产业升级的目标。
关于产业发展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金碚指出,中国现在产业升级要解决什么问题,取决于中国所处的工业化阶段。中国从近代以来的一百多年经过了工业化的萌发、初期和加速三个阶段,现在进入深度工业化阶段。此时目标已经不仅仅是GDP,还要考虑资源、环境问题等等。现在还是把稳增长作为第一政策,但不是唯一最重要的。
关于新增长点和创新驱动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周子学认为,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的应用,互联网成了人们生活、工作的场所。互联网领域成为创新的主要来源,创新已经从工业时代的单一技术性创新,走向了产业链式创新、平台式创新、生态式创新等。
四、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一)把握产业变革新特征制定产业政策
冯飞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应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范围经济效应。二是平台经济效应。三是新互联网经济时代下产业发展驱动力。总体来看,新时期产业政策应该适应新技术、新模式,以及新的发展方式的需要,要进一步重视产业政策对市场竞争问题、创新问题,以及资源环境问题的作用。
(二)重视互联网思维在行业中应用
周子学指出,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互联网平等、开放、共享、免费的精神已深入到了农业、教育、文化、工业、服务业以及金融业,一大批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型业态应运而生。互联网精神是创新生产方式、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思想指引。应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生产方式变革的要求,充分发扬互联网精神在各行业中的应用,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
(三)把脉“分工与整合”,实现创新驱动新路径
周子学认为:只有分工才能细分出新的机会,寻找到优势切入口,然后携自己的优势发起整合。分工和整合是统一的。随着分工和整合的延续,原来的第一又被取代了。实现创新驱动,需要从四个方面来把握“分工与整合”:第一,当前产业呈现“分工极致化”的特征,而分工和整合即是当今时代创新的主要特征。第二,要重视产业联盟与产业合作。第三,应积极参与国际产业资源的整合。第四,要进行跨界整合。
(电子工业出版社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王蓓整理,刘九如审改)